生态修复不等于“复绿”——河湖岸带的分级治理与景观协同
[返回]详细信息
一、五步法
1)控源:雨污分流、管网排查、口门改造;
2)截污:溢流口加设截流井与调蓄池;
3)生态:人工湿地、曝气生态浮床、底泥原位稳定化;
4)活水:引入生态补水与循环水系统;
5)景观:生态护岸、亲水平台、夜间光影。
二、分级治理
-
Ⅲ 级河道:以生态修复为主,保留自然滩地;
-
Ⅳ—Ⅴ 类:先控源截污,再行生态与景观;
-
黑臭水体:先应急治理(曝气、原位药剂),再行系统修复。
三、景观协同
-
护岸采用生态格网+土工布+生物毯;
-
滨水带设置分级亲水平台与消落带植物;
-
夜景照明分级控制,避免惊扰鸟类。
四、监测与运维
-
安装在线水质监测(COD、NH3-N、TP);
-
建立季节性植被养护清单;
-
通过公众平台公布水质,提升参与度。
结语
治理不是“包绿”,而是“控源—生态—景观”的系统协同。欢迎在 www,xbs5588,com 提交河湖资料;《岸带生态修复工法库》在 www.xbs666888,com 开放下载。